Uber、饿了么、摩拜等6名员工讲述:公司被收购了我怎么办?
公司被收购以后,低阶的员工可能比较看重大公司的光环,觉得将来即使出去也有一个很好的简历,但实际上大公司的普通员工都是螺丝钉,不可能让他们变成操盘手。高阶一些的员工价值观早就形成了,多半会走。留下来的员工有的是没有更好的地方,有的希望有一天能够进入阿里的大体系,还有的觉得这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从情怀上来讲我当然希望饿了么能独立上市,但是退一步讲,被并购肯定比“死”了好,这个决策在当时来看是明智、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张旭豪(饿了么创始人)做得很好的是给员工和投资方争取到了比较理想的期权兑换比例,并购之后大部分人的期权都拿到了。 我们员工虽然在合并后体验不好,但也能理解这样的逻辑,被收购,公司肯定是要跟金主姓,金主又不傻。饿了么这样的公司其实特别能锻炼人,不少人自己创业或去了别的公司做了高管或升了好几级,发展也都很不错。 我们大部分员工对饿了么和张旭豪还是很有感情的,陪公司从默默无闻到百团大战再到乾坤已定,能参与这么大的行业性事件我很荣幸,回看这段经历还是很宝贵。 06.时间会磨平一切,整合在循序渐进地进行蔡东海 前摩拜员工 事件:2018年4月4日,美团收购摩拜单车 2016年是资本市场低迷的一年,这一年共享单车打破沉寂,屡获融资。尤其是下半年,共享单车开始疯狂入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我就在这时候加入了摩拜。 那时候摩拜和ofo作为双巨头,疯狂融资几乎是前后脚宣布,打得不可开交。而对于摩拜和美团来说,这个时期还是两条平行线,双方并没有业务合作,也鲜少交集。 2018年4月3日深夜,摩拜股东会通过美团收购方案,我们基本上是跟着媒体的消息走的,大概是在正式宣布的前一天知道这个事情。怎么说呢,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吧。 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是,最开始王兴是觉得共享单车这个业务比较好,天然能把C端业务连接起来,对美团自身业务也有一定导流作用,想着要不要发展这部分业务或者投资这类企业,后来才决定收购,另外考虑到的是把摩拜端内用户整合到美团平台,增加DAU,那现在也是这么做的。 合并后高层经历了一些动荡,但我接触的员工层面感觉反应比较平淡,大多是顺其自然的心态。一部分离职的同事去了互联网企业,没走的同事也比较稳定,还有的同时负责美团单车和摩拜单车业务。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场合并还是比较顺利的。当时说的是两个App(摩拜、美团)融合成一个 ,后期肯定也会根据美团的计划进行。企业文化上主要今年才算是真正的融合,也在逐步把摩拜单车的入口导向美团App。 总的来说,整合正循序渐进地进行,时间也会磨平一切。(来源:燃财经) (编辑:通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