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通辽站长网 (https://www.0475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电子商务 > 正文

Uber、饿了么、摩拜等6名员工讲述:公司被收购了我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12-09 13:25:40 所属栏目:电子商务 来源:站长网
导读:(讯)并购,是商业世界的一个常见现象。 滴滴合并Uber中国、美团合并大众点评、美团收购摩拜……在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行业,公司之间收购的故事,不时上演。最近,阿里巴巴集团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考拉的消息,让并购这件事再次被大众热议

合并之后,但凡每个部门的leader离职,都会带走一批人,组内会有这种“联动效应”。一年前,带我好多年的老大离职去阿里了,新来的老大我多多少少会觉得不适应,然后想不如自己创业干点属于自己的事,于是离开了58,不过还是有很多老同事在坚守岗位。

03.优酷是文科生,阿里是理科生

张榕 优酷前员工

事件:2015年10月,阿里收购优酷

优酷被阿里收购以后,我大概在阿里待了一年。

如果说优酷是文科生,那阿里就是理科生。阿里和优酷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很明显。优酷的主营模式是网络视频,它的核心模式还是在买剧、自制综艺这种花大钱的项目上。而阿里整体更看重数据化,它有标准的体系、标准的KPI流程。

阿里期望用更严格的制度改造优酷,但实际上文娱类公司是很难被严格量化的。即便到现在为止,头部的视频网站也还在亏损,多数项目基本不可能有一个非常合理的数据化指标。

阿里收购优酷以后,每申报一个项目都要通过开会去决策,以前可能就是通过制片人自己决定,看看剧本、选选演员,但这个决策依然是一个谜一样的过程。他们会更严格地要求这些制片人、频道主编,或者中心负责人,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解释他们的行为,比如说今年要推几个剧?大概花多少钱?分别什么时候上?在哪上?为什么选这些嘉宾?预计怎么推广?大概希望怎么挣钱?

Uber、饿了么、摩拜等6名员工讲述:公司被收购了我怎么办?

图/Pexels

这些问题就相当于一个节目或内容的商业计划书。甚至后来有段时间,这些负责人把自己关到办公室里,天天去算数据。原本他们就只是一帮只看剧本和演员的人,当然这种改变不一定是坏事。也许最开始正是因为这些人只看剧本,所以很多项目才无法量化。不过确实也没有固定的量化标准,你到现在也不能保证哪个电影就能做10亿票房。

阿里收购优酷后,其实还是观望了一段时间。古永锵(优酷创始人)离开之后,换了杨伟东,后者还是优酷老人。阿里对优酷的早期管理依然是隔着原来的管理层,当然阿里体系的其他高管,后来慢慢接管了某几块业务,但没有很快把团队换掉。

我个人理解,它不像优酷收购土豆,这俩属于同业收购,岗位、职能、人才结构一致,收购以后可以迅速替代你,阿里不一定有这么可以替代的人。而且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阿里收购完后成立的大文娱事业部,是相对独立的部门,没有一下子就把阿里的文化带到优酷。首先在人事、行政这些非常基础的体系做了融合,然后才是法务、财务这些,业务上就相对更慢。

我的离开是因为个人原因。当时优酷员工是有一些股票的,收购时也有很多自由选择的方式,所有高管的股票可以选择转化为现金,如果你看好公司发展,也可以兑换成阿里的股票。我当时想得比较多,就直接换成了现金。

04.被并购的一方进行裁员非常正常

方英东 前Uber员工

事件:2016年8月1日,滴滴合并Uber中国

我是2015年下半年加入Uber中国的。当时Uber正处在跟滴滴打仗的阶段,滴滴融了非常多的钱,势头非常猛,到处挖人。很长一段时间,Uber和滴滴打得不可开交,我们谁都没有想到,两家公司后来会合并。

8月1日合并,我是下午才听到消息。当时我很懵,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关键问题是,被合并的是Uber,这意味着,我们被滴滴收编了,突然就成了敌方阵营的人。

合并带来了剧烈的人事震荡。首先,Uber原来的两个大区经理,随后就离职了。他们走的时候,带走了一批老部下。当时我就觉得人心惶惶,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局面会怎么走向,Uber的大几百号员工,也不知道要怎么安置。

合并后,有一批人选择继续留在Uber,被派往Uber海外市场;有一批人选择离职,加入ofo这类新的明星公司,或者自己创业;还有一批人加入了滴滴。

加入滴滴后,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我们这些前Uber人,都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在滴滴能做什么。我加入滴滴不到半年就离开了,在我离开之前,陆陆续续有人离职,或许这也是在滴滴意料之中的。

Uber、饿了么、摩拜等6名员工讲述:公司被收购了我怎么办?

图 /Pexels

滴滴的企业文化跟Uber完全不同。Uber是一家外企,内部崇尚自由开放,员工有很大的个人权限。员工的履历背景都非常优秀,大家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有非常强的凝聚力,能够一起打仗。相比之下,滴滴要更狼性、更接地气一些,更像一家创业公司,内部有非常多的制度,管理控制要更加严格。

在Uber的时候,我们出差都是住星级酒店,到了滴滴,标准就降成了快捷酒店。在Uber我们感觉很自由,但在滴滴总觉得很拘束。滴滴的发展确实非常快,但内部的氛围也非常紧张。

不论对外怎么说,其实在内部,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败军之将,要让自己完全融入滴滴,实际上非常困难。另外,价值观层面的差异,也是难以融合的重要原因,所以很多人离开了。

Uber团队在滴滴内部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在资源投放上,滴滴也不会优先考虑Uber团队,我知道当时我们努力去做过一些争取,滴滴优享是一个例子,但内部有很多斗争和妥协。

我觉得任何一场并购,都不会那么容易。表面上看,好像合同签署了,并购就完成了。其实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被并购的一方,进行裁员非常正常,从管理层,到中层,一直到基层员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商业的本质就是这样。

05.靠本事吃饭的人不能忍受“被养老”

张新 前饿了么员工

事件: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

我在2016年进入饿了么,当时公司有1万多名员工,处于快速扩张的尾声,被收购是在我工作两年多以后。2018年过完年后,网上就传消息说阿里要收购我们了,我不算是悲观的人,那时候团队士气还可以,感觉收购对我们来说就是补充一些弹药。

收购之后直观的变化就是,阿里控制欲比较强,刚合并的时候派过来了一个CEO,人力、财务、公关各一个负责人,另外还有一个小团队接管了一些战略规划上的业务。到后面陆陆续续各个业务线都派了人,基本上顶替了所有原来业务线的负责人,被边缘化的老员工不在少数。

(编辑:通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