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通辽站长网 (https://www.0475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电子商务 > 正文

Uber、饿了么、摩拜等6名员工讲述:公司被收购了我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12-09 13:25:40 所属栏目:电子商务 来源:站长网
导读:(讯)并购,是商业世界的一个常见现象。 滴滴合并Uber中国、美团合并大众点评、美团收购摩拜……在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行业,公司之间收购的故事,不时上演。最近,阿里巴巴集团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考拉的消息,让并购这件事再次被大众热议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讯)并购,是商业世界的一个常见现象。

滴滴合并Uber中国、美团合并大众点评、美团收购摩拜……在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行业,公司之间收购的故事,不时上演。最近,阿里巴巴集团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考拉的消息,让并购这件事再次被大众热议。

并购,是互联网公司之间,相互对抗并妥协的结果。收购带来了互联网格局的变化,意味着有些公司之间的战争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但收购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团队磨合、管理差异,以及收购所延伸出来的故事,却才刚刚开始。

大众的目光往往聚焦在收购双方的管理团队,但公司被收购之后,员工何去何从?

有Uber员工在听到公司被滴滴收购后,惊慨万分,有一种“我在前线拼杀,元帅在大营投降”的无力感;有饿了么员工在公司被并购后选择出走,因为领导说“你不需要干什么,待着就行”,让他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有去哪儿员工认为,并购双方的团队融合都是假象,各自独立发展是一句假话。但是,他们都能理解公司的决定,因为谁都说不准如果没有被并购,公司发展到现在会是什么样。

本期小酒馆,聚焦那批被收购公司的普通员工,以及公司被收购之后的故事。燃财经采访了6位员工,他们的故事,是互联网并购的一个缩影。

01.打过仗的人是融合不了的

张木 前去哪儿员工

事件:2015年10月26日,携程宣布与去哪儿合并

合并是在我入职一年多时发生的,当时我们还忙着在跟携程打仗。之前圈里总是盛传两边会合并,我们从来都不信,因为CEO多次表示不可能、不同意。但没想到这一天突然就来了,还是在我们全体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

那天我们还在照常工作,下班后突然接到同事的消息说“最好来一趟公司”,去的路上,不断收到圈里朋友的微信,我那时候还是说不可能、没听说。到了公司,同事脸色凝重,说好像真的发生了这件事。

当天,我们在公司等到晚上7点多,直到每个人的邮箱里都收到了CEO的全员信,一个是说这件事发生了,另一个就是对我们的安排。CC(公司内部对CEO庄辰超称呼)挺仗义的,为我们都做了考虑。然后大家就纷纷回家了,不知道会面临一个怎样的未来。

后来的两个月里,大家都是有一搭无一搭地上班,觉得自己可能随时要滚蛋。那段时间反而是最轻松的——没有工作压力,也不用打仗了,过一天算一天。

两个月之后,团队领导告诉大家,我们团队都留下了,会继续待在公司,不过工作重心会转向携程。之后我们集体去了上海,跟那一边的团队汇合、互相认识。那时候济济一堂,坐了一屋子人,其中至少有一半在后来离开了。当时我们还拍了一张合影,两年后再看,物是人非。

Uber、饿了么、摩拜等6名员工讲述:公司被收购了我怎么办?

图 /Pexels

合并之后我又在去哪儿工作了三年,工作内容没什么变化,只是重心做了调整。我最开始以为,我们都是打工的,拿专业换饭吃而已,为谁打工都一样。但后来发现,其实别人不这么认为。

由于两家公司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不在一个办公室,表面看上去,“融合”这件事比较轻松,而我之前在上海的同事,由于要跟携程在一起办公,体会到的压力是我们所感受不到的。其中一名同事在后来的半年里几乎得了抑郁症,最后黯然离开。

两家公司彼此的争斗很可怕。有些人会打小报告,甚至连你领个电脑,都会故意给你坏的。我们因为离得远,没有感受到,之前一直以为大家都相亲相爱。直到后来有一张泄出来的小群截图,我看到他们议论我们用的词是“去哪儿的那群傻×”——那时候双方合并已经两年了,没想到他们还是把我们当做异类。后来发现,三年后依然如此。

团队的融合都是假象,打过仗的人是融合不了的。我也没办法假设如果合并没发生,会发生什么事情。因为在合并后不久,资本的冬天就来了。如果我们两家不合并,也许我们公司会扛不下去,但也许会超过对方。

现在回过头看,对方的收购主要目标还是消灭对手,而不是要发展我们。所谓的“各自独立发展”,每家公司在收购时都会这么说,但就我的感受,其实没有一个是真的。

02.“胜利”的一方总是能够更包容一点

刘敏 前58同城员工

事件:2015年4月17日,58同城合并赶集网

58跟赶集合并的时候,我入职还不到一年,是一名前线销售顾问,负责产品的推广跟客户咨询接待。之前收购的消息还是处于“江湖传说”的状态,直到有一天大家收到了老姚(创始人姚劲波)发来的邮件,随之团队leader召开了部门会议,传达了58、赶集合并的事宜。当时整个部门都还蛮兴奋的,打了好久的敌人变成战友的感觉。

我听到合并的消息后,并没有太多顾虑,还是选择继续留下来在58工作,顺其自然的接受这个事情。58和赶集网合并后,两家品牌下所有的业务也都进行了合并,包括58到家、赶集好车等等。我个人工作没有太多改变,也没有不适应,只是在工作内容上,针对当时58售卖的在线产品套餐的一些话术做了调整,其他并没有太多影响。

因为我所在的58为“收购方”,相对来说没有太大的改变,“胜利”的一方总是能够更包容一点,心态更开放一点,何况“开放协作”本来就是58的价值观。

Uber、饿了么、摩拜等6名员工讲述:公司被收购了我怎么办?

图 / Pixabay

赶集当时是我们最大的竞品,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突然握手不打了,反而可以让大家把精力更多放在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上,而不是每天处于跟竞品的各种对比、竞争与消耗。

如果不收购赶集,58可能会把更多的钱与时间都放在与赶集的业务竞争上,与其拼个你死我活,不如握手言和,更好的服务属于彼此共同的客户。相比之前“打仗”的日子,合并后的日子其实更舒服了。

磨合肯定是存在的,对于赶集那边的人来说,一些老员工或者说是带过一些老项目的人,他们会接受不了,觉得被架空或者有其他顾虑,最终选择离职。包括杨浩涌(赶集网创始人)在合并七个月之后,就辞去了联席CEO专心去做瓜子二手车,也反映了这个问题。

在中国互联网这个环境里面,联席CEO是不可能存在的,他们底下负责人到底听谁的?每个公司都多多少少有“派系”,无法做到真正的融合,最后还是各站各自老板。

而对于留下的人来说,可能就是看准了还有上升空间。离开还是留下,就是看自己在这个公司还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或者说坚持的东西。

(编辑:通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