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中国创业黄金十年已结束 白金十年扑面而来
王峰:说点更大的问题吧。我们知道,过去四十年,中国经历了对外开放搞活经济的伟大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且开放给私营业主进入很大一部分市场空间,其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在劳动密集型领域,我们喜欢提我们劳动力成本低,言之这是我们参与全球制造业市场上竞争上最大的优势,我们崛起了珠三角和长三角。我们早已经不羡慕亚洲四小龙了。 进入信息产业尤其是互联网时期,中国的科技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我们不再提以劳动力成本低为优势,而是凭借对全球技术潮流的把握能力、对中国市场的深入理解,并有效地采用了老外不适应的商业模式,将微软、思科、Google、Uber等技术公司击败,阻击于国门外,赢得了很大的竞争优势。 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问题,就是中国过去这么多年来,我们依赖以市场换技术的本质实际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今天互联网创业领域的人口红利论,和过去许多年我们不断引起自豪的所谓劳动力成本优势论,其实是如出一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不那么喜欢谈技术创新。 这让我想起许多年前鲁迅的文章《我们的民族失去自信力了吗?》,同问,我们的民族失去创新力多少年了?为什么我们会因为判断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就感叹创业黄金时代结束,且能引起那么大的共鸣? 徐小平:难怪你需要跟我对谈,你总是这么悲观,而我,总是那么乐观。(说笑) 我们民族的创新力,在过去四十年获得了神奇的发展。你的问题应该是,我们该怎样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创新力。真格基金投资了很多家高科技公司,硬科技公司,这些公司还不那么高调有名,但我非常自信,中国未来十年里,会涌现一批世界一流的硬科技公司。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反映的其实创业恐惧症。过去十年,我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告诉大家,创业是人生发展最美好的选择,是职业风险最小的事情。未来十年,我还会这么说,一直说到天老地荒。 王峰:我听说,您每年都去斯坦福这样的学校寻找投资机会。如果将中国的创业者和硅谷创业者做一个对比,您觉得我们缺乏什么? 徐小平:我觉得他们之间差异越来越小,这个可以从中国本土创业者的成就不亚于硅谷可以看出来。但另一方面,真正的差距在于硬科技和创新力方面,以及制度保障方面。 我这里讲个故事:Uber刚刚问世的时候,因为动了旧金山出租车司机的奶酪,旧金山市政府曾经将uber告上法庭,结果年轻的uber胜诉。从这个案例可以窥见硅谷和整个美国对于创新创业有一整套可以预期的保护制度;即使市政府反对你,你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与其决定胜负。这样的环境使得创业者在发起一项积年累月才能实现的创新计划的时候有了深入骨髓的制度信心和安全保障。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中国当然不能照搬美国的方法,但中国管理部门在决定关闭一个企业的时候,如果给创业者一些申诉的途径的话,对于中国创业创新肯定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非常高兴看到民营经济座谈会之后,各政府部门在保护企业方面有了很多积极的措施。 王峰:谢谢,我很有启发。最近几年,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中国一部分创业阶段的公司,开始提“到硅谷去”和“到印度去”,这两种有着很大的不同。 比如我们先说到“到硅谷去”,我和他们其中一些人请教,理由差点把我笑喷,就是硅谷的工程师不喜欢加班,我们比他们拼命,中国人比他们勤奋,您见过腾讯大厦凌晨两点的灯火吗?好大一盘鸡血可以慢慢喝。我不知道这些公司今天是否还笑得起来。 再者,这几年我们也开始提“到印度去”,理由是那里人口众多,过去从未搞过计划生育,那里有我们正在失去的人口红利,人非常年轻,可以卖给他们年轻人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年轻人的第一款游戏,年轻人的第一次网购。
老师,说实话,我认为后者更加靠谱,这里有我们擅长的市场打法和心理优势,您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徐小平:美国市场,对于中国公司应该是最难攻克的市场,尽管我们也有Musical.ly这样的征服了美国市场的产品,这是一个罕见的成功。但印度、东南亚、中东、非洲,那里的创业市场比起中国来,差得很远。所以,过去几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出海”的创业浪潮。可以说,这些新市场对中国创业者的机会是未来白金十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是说美国对中国创业者没有机会,而是说中国的创业经验可以相对容易地复制到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里去。我在新东方的同事铁岭先生在印尼投资了一家冰淇淋雪糕公司,创业者来自于蒙牛冰淇淋事业部,在那里迅速与和路雪展开竞争,销售额已达到9位数。 美国公司,当他们创业的时候,他们脑子里预设的市场往往就是全球市场,这才在3亿人口的美国造就了大于中国BAT的谷歌、Facebook、亚马逊,而中国的BAT至今尚未在海外市场形成有效的占有率,所以这对中国新一代的创业者来说,海外市场就是白金十年里面最好的舞台之一。不过,美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市场,我希望在未来十年,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公司在美国获得主流份额。 自杀式投入成就了徐小平 王峰:中国创投行业是否同样也进入了艰难时刻?让我们先做一个回顾: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首次将创业投资的概念纳入到法律体系中。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创投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公开数据,过去二十多年,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创投机构投资了约四万亿的资金,投资了四万多家企业。 但是这二十多年里,尤其是中国本土创投业,走得并不平坦。2001年,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引发了中国创投业的全面衰退,缺人、缺钱、缺退出渠道的创投寒冬一直持续到2005年;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创投产业又遭遇重创;2011年,二级市场中概股低迷、投资者对中概股的热度和信任度大降,又引发全行业的萎缩。 现在,业界不少人认为,随着整体经济环境的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如果说创投行业也开始过好日子,您是否感同身受?真格成立也有7年了,您觉得哪一年过得最难?哪一年过得最爽? 徐小平:真格前后(包括机构化之前我和王强老师个人)投资了800家企业,在四万家里面占2%,也值得骄傲啊。我的形象,主要追求气质;我的投资,主要追求数量。 (编辑:通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