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平板电脑是否还能迎来第二春?
回溯2014年发生过两件大事,这一年在库克领导下的苹果推出了iPhone 6 Plus,正式宣告了从4英寸屏幕,进军5.5英寸的大屏时代。这一年,还是4G商用进程全面启动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大屏渐渐成为市场主流。根据2017年IDC发布的智能手机市场预测报告显示,5英寸及以下的屏幕占比从2015年不断缩小,来自智能手机大屏化的冲击,和手机同源的平板电脑对用户的吸引力也就逐年下降。 苹果正试图打破iPad尴尬的生存处境,随着iPhone的屏幕尺寸越来越大(传闻今年将推出6.7英寸屏幕),iPad被迫迎来自我革命。即将在9月推出的新iPad将有以下三大主要变化,主要目标就是同手机形成差异化,向电脑化进行升级: 首先,屏幕变得更大;据产业链最新消息称,新一代平价版iPad,屏幕或将从9.7英寸升级至10.2英寸。2018新款iPad Pro屏幕尺寸已经达到12.9英寸,相信不会在扩充。更大的屏幕,让iPad在尺寸上无限接近13英寸大小起步的MacBook。 其次,全新的iPadOS系统; iPadOS是基于iOS 13进化而来,专门为大屏使用进行UI改进与功能升级。例如对分屏应用进行升级,即支持多个应用的分屏,而且同一个应用也可以进行分屏操作。电脑与手机最大的区别就在能否多任务操作,iPadOS带来的诸多变化汇总成一条就是:让iPad更像电脑。 最后,加入了对鼠标的支持;iPadOS已支持鼠标输入,不过是作为AssistiveTouch(辅助功能中的辅助触控,俗称“小白点”)选项中出现。鼠标输入适用于连接到iPad Lightning或USB-C端口的USB鼠标。鼠标光标类似于其他辅助触摸输入选项,模拟界面上的手指出现。 苹果CEO库克口中一直将苹果iPad Pro(顶配版)产品称作的“生产力工具”,2010年乔布斯首次发布iPad之时,声称这是一台神奇的设备,能成为你的教育工具。从教育工具到生产力工具,标志着iPad正在变重。毕竟,相比于做做笔记、看看视频、练习题、玩玩游戏的教育功能。现在iPad加上了触控笔、键盘和鼠标,强调的文档编辑、PPT制作、专业绘图、Photoshop CC for iPad、平面设计、 AR 功能、3D建模等等,如苹果营销总监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所说,他相信iPad Pro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Mac的补充和替代品。 新版iPad与iPadOS还有很多新的功能加入,进一步强化生产力的基因。从今年新款iPad与iPadOS所带来的三个大变化来看,未来的iPad将全面向电脑的方向上进化。作为从2014年就开始缓慢下跌的产品,电脑化能够拯救平板电脑吗?至少在微软的Surface身上被证明不可行。 Surface会步WP后尘吗?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有一个伟大的梦,作为PC系统的统治者,面对iOS、安卓两大手机系统的冲击,微软想要消磨不同终端之间的隔阂,推出一个可以“通用”的系统。最初也推出过单独为智能手机开发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甚至不惜绑上诺基亚这头巨兽开始这起“伟大”的实验。自2015年放弃Windows Phone,发布跨平台的系统Windows 10之后,微软就致力于打造一个可以同时兼顾多终端平台的新一代操作系统。 诺基亚曾经2G时代手机里的王者,因被微软收购绑上Windows Phone的战船,最终以不到1%市场占比的下场被市场淘汰。最终微软不得不将花大价钱买来的诺基亚卖掉,WP这场“梦”,成为微软与诺基亚两败俱伤的一次携手合作。 相比在手机系统生态上的建设,本来就是PC王者的微软,推出的Surface无疑将笑傲平板电脑市场。 抛开已经停产的Surface RT,Surface系列设备都采用英特尔芯片,这一特质,促使Surface直接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同真正的“电脑”无限接近。 但就像Windows Phone手机一样,在平板电脑中Surface系列占比一直不高,在IDC统计的数据里,前者只能归到ALL Others( 其他品牌)之中,不过2018年Q3有具体数据,微软Surface出货量达31.6万台,相比每季度三千万左右的平板电脑销量,占比也就1%上下浮动。一方面使用英特尔系统,一方面是与PC无异的Windows系统加持,为何Surface系列没能在手机化的iOS 、安卓两大阵营的平板电脑更受欢迎呢? 超薄笔记本的流行:随着技术进步,笔记本体积可以做的越来越轻巧,超薄型笔记本以其外观小巧、重量超轻、携带方便的特点,正在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自Windows 8之后,虽然微软将移动化、触屏操作等适配上对Windows系统进行了持续的升级。可大部分软件仍然是“原始”形态的台式电脑与笔记本使用起来更舒服,即使买了Surface也需要配备一个可拆卸键盘使用才会更方便。 超薄笔记本显然是比买Surface更好的选择,相比于后者的窘境,前者成为PC增长的重要引擎。IDC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市场大众轻薄高性能笔记本占比为13%,到2022年,将有38%的笔记本电脑市场被大众轻薄高性能产品占据。18年底,微软干脆推出了不可拆卸键盘的SurfaceLaptop系列,在IDC对平板电脑的统计中,这款不可拆卸本并没有列入其中。可见,微软本身也认可了超薄笔记本的分流,平板形态的Surface未能大火,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Windows系统触屏短板:2013年和2017年谷歌先后推出基于自研系统Chrome OS的笔记本Chromebook Pixel与Pixelbook。7月据外媒9TO5Google 报道,一款代号为Atlas的谷歌新款笔记本被曝光。谷歌意图通过采用在线应用替换传统本地应用的办法来实现对Windows的替代,可这种方式导致其生态能提供的应用同前者相差太多,几无成功的机会。 在传统电脑系统上Windows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可在移动化终端的适配上,就触及到了Windows的短板。以常用的办公软件为例,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等在触屏支持上并没有达到完美的级别。在有了超薄笔记本作为替代品后,Surface的吸引力也就小了很多5g 平板,因为搭配一个拆卸键盘后,后者的便利性甚至还不如前者。 性价比不高:体积小意味着电池也小,高性能也意味着耗电量。同样,在电子配件上性能相同的同时,越小一般也就越贵。这些硬件上的逻辑,也让Surface在综合性价比上同超薄笔记本差上一大截,相同配置下,联想、华硕等品牌笔记本价格大多数会更低一些。另外,体积变小造成外接口被“缩水”、用户经常吐槽使用时间只有4-5个小时、以及黑屏的问题,这些都成为Surface吸引力不足的原因。 虽然入门版的Surface也下探到了二千多元,可要配齐触控笔、拆卸键盘、鼠标等配件,还是超薄笔记本买起来更划算。 总结起来说,Surface同PC使用同样的操作系统,导致缺乏作为平板电脑的一些亮点,如果只是一个可以拆卸键盘后拿起来用的笔记本,似乎吸引力也就大打折扣。 毕竟,Windows二十余年的PC积累,导致其在同移动时代的触控操作适配起来多少有些滞后。今年iPad的向电脑化,或许也是参考了Surface的失败,iPadOS仍然是基于iOS 手机操作系统,在保留触控性、移动性的特点之上,通过加入分屏操作,发挥平板电脑“大屏幕”的特性,在结合移动化和办公之间,还是看好iPad的未来。 无主的安卓平板电脑 若从市场占比来看,安卓系统平板电脑虽然不像智能手机一样占据八成这样吓人的比例,仍然能够同iPad形成拉锯战。但安卓平板电脑最大的隐患是谷歌对全面发力平板市场的意愿似乎不大,并没有对平板电脑推出独立系统的任何迹象,致使安卓平板电脑成为“扩大”的手机。在苹果、微软不断让平板电脑从手机向电脑方向倾斜时,这并不是好消息。 今年6月21日,谷歌发言人宣布,该公司将正式放弃平板电脑业务,并取消两款尚未对外宣布的设备。 (编辑:通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