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从种草到除草,只隔着一个滤镜吗?
发布时间:2021-10-22 09:23:59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1967年,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曾在《景观社会》中把现代世界描述为一个影像生产与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德波指出景观首先被呈现在商品世界中。商品世界创造消费者需求,通过影像证明需求的合法性,进而让消费者以为自己是消费主体,于是发生消费行为,得到
1967年,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曾在《景观社会》中把现代世界描述为一个影像生产与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德波指出“景观”首先被呈现在商品世界中。商品世界创造消费者需求,通过影像证明需求的合法性,进而让消费者以为自己是“消费主体”,于是发生消费行为,得到满足。
如今,这个论述,正在当代社会里被深刻验证。
从小红书此次的滤镜事件其实不难看出,在“颜值即正义”消费趋势下,好看成了获取流量的重要密码。而流量的背后代表着商业化变现,这也是博主们赖以生存和持续创作的根本动力。
据小红书笔记统计,中国至少有63个城市拥有“小圣托里尼”,62个城市拥有“小京都”,以及80个城市拥有“小镰仓”。其实从博主的角度来看,在如今影像化的“景观社会”中,通过滤镜和PS等技术手段,从不同角度使原有的状态达到更符合标准化的审美,从而获得更多流量关注,这本无可厚非,但内容社区存在的意义就是在用户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消费意向,或者说没有发现自身消费需求的时候,借助广大KOL、KOC以及素人博主们真实的内容种草分享,快速捕捉到用户的兴趣,从而促成其潜在的消费可能,同时为平台积蓄源源不断的新的流量。
换而言之,小红书最大的竞争力其实就是社区中大量真实的消费体验和消费过程,这是其他平台所无法比拟的。
如今,博主们通过网红失真滤镜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流量和用户,但却破坏了小红书自身的内容社区生态。因为内容社区平台一旦被打上“虚假”“失真”“照骗”的烙印,对用户而言,小红书也就失去了“种草”的参考价值,这实际上动摇了内容社区平台的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滤镜风波其实只是小红书内容生态劣化的冰山一角。近年来随着商业化的加速,小红书一直被困在平台越大,漏洞越多的内容社区生态困境里。
(编辑:通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