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才33年的联想,似乎已经遇到了中年危机
事实上,从去年年初开始,多数评论就认为,联想移动(主要指智能手机)表现不佳拖累了联想;而另一方面,占据联想营收70%和接近100%利润的PC业务,2015年却出现了出货量的年同比下降,同时导致联想2015年上半年PC营收同比下滑达9%。 今年4月份联想新财年誓师大会上,杨元庆还一再强调,个人电脑业务是联想的核心业务,是联想“碗里的饭”,要保持其领导地位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现在不是饭吃得好不好,而是吃得饱不饱。PC市场大环境在回暖,惠普、戴尔都在增长。”孙永杰认为,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联想PC增长放缓,反而不如竞争对手,只能说明联想忽视了PC。 此前,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称,“杨元庆是个不服输的人。”或许正是这种不服输,让联想在移动端放手一搏,导致了其忽视了PC的发展。 更让业界担忧的是,联想已实际上经失去了引领PC产业创新和前行的地位,这才是最致命的。“其实,这颇有类似当下苹果的处境,业内之所以不看好苹果的未来,关键就是占据其营收和利润核心的iPhone在行业中正在失去创新和拉动该产业发展的地位。”孙永杰说。 “互联网时代容不得战略性失误,一步错将会满盘皆输。”孙永杰认为,或许从收购摩托那刻起,联想内部高层战略矛盾就已有。彼时有人要为摩托罗拉“买单”,此时有人要为移动战略失败“买单”。显然,联想手机业务并没有在中国手机市场进入竞争最惨烈的洗牌期时自保成功,在移动格局初定的今天,也难以扭转乾坤。 ●PC业务是生命线 直到今天,尽管联想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和IBM x86服务器业务,进入到智能手机和企业级市场谋求多元化,但不管是业内还是普通消费者首先想到的联想还是一家PC厂商。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从其最新的财报中PC仍是其营收和利润的大头可见一斑。 据业内资深人士回忆,其实联想早在2000年时就尝试过多元化的战略。当时正值美国互联网风潮最疯狂之时,联想高调进军互联网产业,以期在PC产业之外,寻找新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长机会。例如出资5000万元创办新东方教育在线;投资1亿元创建门户网站FM365。COM;耗资3亿元收购财经网站赢时通40%股权等一系列进军互联网举措的实施。 然而这些都以失败告终,随之而来的是联想互联网业务部门壮士断腕式般的裁员。对此,联想“教父”柳传志在反思其中的教训时曾言:互联网业务当时与其擅长的IT硬件制造业(主要是指PC)相差甚远。如今的联想,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是先保PC王座还是先救移动业务? 据新浪科技报道,柳传志在2016年联想新年年会演讲中,抛出了联想发展面临第四道大坎的观点。在柳传志看来,联想曾经有过三道坎:第一道坎是在1994年,国外品牌大举进入中国,本土品牌几乎全军崩溃,联想成立了以杨元庆为首的微机事业部,一举突破了这个坎;第二道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戴尔的直销模式“落地”中国,联想与之大战3年一度被唱衰,直到2004年底,终以双模式营销取胜;第三道坎是联想并购IBM PC业务后出现短暂亏损,后来实现突破。 如今,柳传志认为,联想面临的第四道坎是由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联想PC业务被压缩,而手机、服务器等新业务尚未形成气候。 从上述杨元庆的“保住碗里的饭”表态中可以看出,联想做出的战略选择是再次将业务和战略重心收回到PC业务中。而业界把刘军的回归,也解读为是要拯救PC业务。“这个传统的老牌产业没几个人懂了,能在中国找出来数一数二的高管也就是刘军。”孙永杰认为,刘军就代表着联想PC,两年前,联想战略的波动重点转移到手机移动端,疏于对PC市场的重视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PC关乎着联想的生死。 孙永杰补充说,联想PC和企业级业务才是联想立足之本,中国市场同样至关重要。当年联想处在悬崖边上时,也是柳传志将国际化联想的重心转回到了中国市场。所以这一次,杨元庆应该学习微软,放弃没有优势的领域,将目光回到中国的PC和企业级市场。 (编辑:通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