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整合营销”已逝,“链路时代”来临
大家可以看出前后两张图的区别吗?
所以,我们才说:整合是为了占据消费者心智,链路是为了驱动消费者行为。 细心的营销老炮可能会发现:所谓的“链路”,不就是当年很多人在PPT上贴的AIDMA法则吗?这难道不是翻炒老梗,硬造概念吗? 二、链路:持续进化,而今豹变“AIDMA”是1898年,美国广告学家刘易斯提出的营销模型,这可能是最早的链路营销吧。 AIDMA模型对商业最大的贡献就是:它描述了消费者从看到广告,到达成购买之间的消费心理过程。
但1898年的传播环境和现在相差太大了,随着互联网逐步渗透消费生活,AIDMA模型已经无法精确地解释消费者的行为路径。 于是,在2005年,电通公司完善了这个模型,提出了一个适合互联网传播环境的广告模型——AISAS理论。 AISAS理论的前两个阶段和AIDMA法则相同,但迭代了后三个阶段:
电通的这个理论模型直到今天还是适用的。只不过AISAS理论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它更适合一些“高决策力”的产品,也就是汽车、手机、房产这些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价格很高,消费者往往需要深思熟虑,多方打听才能下定决心购买。 但如果是一罐可口可乐,AISAS理论中的interest和Search则没有太大必要,从attention到action就是一瞬间的事。 而且,当互联网从PC时代进击到移动时代之后,大量互联网企业诞生,他们的营销目标和传统的实体企业有很大差异,消费者的行为路径再次发生了变化。 一般而言,实体企业的营销目标是“卖货”,而互联网企业的营销目标是“获取用户”。例如,农夫山泉的营销目标是卖出更多的矿泉水;而MOMO的营销目标是让更多的用户下载APP。 “拉新”顶替了“品牌知名度”,“留存”代替了“复购”,一些新的营销概念诞生了,传统的品牌理论遭遇了新经济体的肢解。 而“链路营销”也出现了新的营销模型,最典型的是大名鼎鼎的“增长黑客”理论里,提出的“AARRR”模型。 这种理论模型追求用技术手段影响用户的行为链路,用更极客化的方法,帮助Facebook、Twitter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获得了爆炸式的市场增长。而滴滴打车、饿了吗、拼多多,这类企业的崛起,核心更依赖增长理论,而不是品牌理论。 “增长黑客”理论提倡“去广告化”、“老用户带新用户”,把投放广告的钱用于用户补贴和技术搭建,在全球经济下行之余,更是受到甲方的追捧。 而在2019年,营销上追求全链路这事,更是迎来了一个爆发年,阿里、腾讯、爱奇艺、字节跳动等中国的头部媒体集体为“链路”喊话。 三、大媒体发布会上,那些真真假假的“链路”以上是各大媒体的全链路营销模型。但是这些个看似高大上的链路营销模型,到底是伪概念,还是真链路?我们来谈一下链路营销可以成立几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链路不能断裂所谓链路,从概念上来说就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如果我们拿着一个五个环的铁链子,其中有两个环没有扣在一起,那么这就是一个残次品。 比如,我们用当年的AISAS理论去做汽车客户的营销,就是一条割裂的链路。
这条链路看似每一步都紧扣消费者的决策流程,但是每一步也随时有可能断裂,链路的断裂就意味着用户的流失。 比如:消费者可能近期对宝马广告没印象,只记住了奔驰,于是直接去论坛搜奔驰的信息;再比如:这位消费者可能在百度搜索相关信息时,奥迪的竞价排名更高,反而最终买了一辆奥迪。 (编辑:通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