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通辽站长网 (https://www.0475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社交零售的真相:个体赋能or吸血?

发布时间:2018-12-09 00:17:11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虎嗅网
导读:原标题:社交零售的真相:个体赋能or吸血? 虎嗅注:本文是吴琴琴在虎嗅FM创新节零售私享会上的一个分享,她以一个非从业者的视角,试图在演讲中回答了几个关于社交零售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是2018年?社交零售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摆脱 “拉人头、朋

第一个是内容种草,也就是说我能不能够不是花一分钱买一分钱的流量回来,我有没有可能做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已经有非常多品牌使用这种方式获得了或大或小的成功,从早期自然火Martiderm,到自然火+品牌运作的Olay小白瓶、全棉时代,再到纯品牌运作的Homefacialpro、戴森最近的卷发棒等等,都在用内容撬动流量。

第二个就是物理世界的回暖,大家其实每个人都应该非常感同身受,突然之间实体又被资本所青睐了。我必须提一下在这里面抖音快手和各种拍照APP功不可没,因为以前我们发内容就发发简单的文字,这个靠脑子想就可以了,但是拍视频你必须去到物理世界的场景中,所以大家会看到抖音带火了很多实体店,比如茶饮店、餐饮店、酒店、旅游景点。

第三个的话也是大家其实说得很多的渠道下沉。

说实话,这一页的数据,我自己当时查的时候我都震惊了。移动互联网的网民数这个是月活跃用户,所以如果是算总体的话,应该会比这个数字再大一点,月活跃用户的话11.2个亿,这个是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的网民数,微信有多少10.8个亿。也就是说微信基本上实现了全部的覆盖,基本上实现了微信和移动电商之间居然有三个亿的gap,也就是说有三个亿的网民他每个月有在用微信,但是没有在电商上购物的,跟淘宝之间的gap不就更大了,5.2个亿。

当我们在讲电商综合电商,我们往往会说在阿里和京东之间其实你的求生空间是非常小的,夹缝中生存。但是如果我们去看跟微信之间,这不是一个夹缝,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拼多多,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迅速积累了1.8个亿的月活跃用,最重要的是这里面只有0.96亿是跟淘宝重叠的,也就意味着说它还有0.9个亿是从淘宝之外的市场所获取到的。

下面拼多多的用户画像也很说明这一点,左边的第一个图是城市等级的分布,我们会看到它有67%,也就是2/3的用户其实是来自于三线及以下的城市的。

社交零售的真相:个体赋能or吸血?


一个简单的小结:

电商接近20年的发展,给我们整个零售市场的多样化探索提供了非常坚实的业务基础;与此同时,智能设备还有微信的普及,使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全民的渗透,为我们创造了外部机遇。

但是也是因为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寡头出现了,消费者的时间饱和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在这样的一个冲击之下,必然会有新物种的诞生。

这也就回答了我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是到2018年,或者其实从2015年开始,社交零售会成为一个焦点。

因为它其实是汇聚了三个流量洼地的特征的。

首先,内容主要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场景去沟通、传播的,而不是通过过去砸广告的方式去做。其次,它利用了线下门店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实体,什么实体?就是人际的沟通,这个是跟线下高度关联的。最后一个是下沉,其实我们应该也能看到非常多的社交零售都是在走下沉的方式。

社交零售里的个体赋能,从1.0到2.0

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金山银山,肯定就会有很多的挖矿人出现,社交零售里面也出现了非常多样化的参与者,比如说像小电铺这些,提供技术服务的,然后也会有这种自媒体、kol延伸做B2C的,还有像拼多多这种综合式的平台提供商。我认为在社交零售里面比较特殊的,其实也是我今天会主要讲的第一类,就是S2B2C的这一类,这里的B是只小B,跟天猫里的品牌卖家不一样。

我们前面提到的个体赋能1.0,指的是我提供一个平台,创作者在上面输出内容,比如写作,写得好你就能够红,写不好就自生自灭。但像S2B2C这种模式,它不仅仅告诉你哪里有金矿,还给你提供铲子,还告诉你怎么去挖矿,然后你挖好了要卖出去了,我还帮你运出去。它是一个更综合的对个体进行赋能的方式,所以,我把它称之为个体赋能2.0。

听上去是不是很美好?下面我要来一个巨大的转折。

社交零售到底是个体赋能还是个体吸血?

我去百度搜索指数那去搜了一下现在社交零售里的一些大玩家,想看看消费者到底在对它有哪方面的诉求。结果发现评论还挺两极化的,伴随着非常多的质疑声存在。

社交零售的真相:个体赋能or吸血?

为什么消费者会有这样的反馈?

我不经心里打鼓:所谓的 “个体赋能”它到底是在帮个体造血,还是在做一件从个体吸血的事情?

我自认为找到了一个答案:在社交零售里面,不管是从业者,还是说围观者,还是里面的消费者,可能都有一个误区,或者是说社交零售发展处于一个初始阶段的时候会存在一个困境,就是大家会认为社交零售就是人脉变现,拉人头。

很多社交零售平台的玩法就是,你有很多好友,那么你把他们都拉进来,然后给你返点钱。然后也有一些的专栏文章,在分析社交零售的时候,无意地也在支撑这样子的观点,他们往往会有两个论点,第一个就是熟人之间有信任关系,信任的话就能够降低沟通的成本。第二个是有研究公司的数据表明,消费者60%的购买都来自于熟人的推荐,所以熟人的交易也应该是非常容易产生的,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以我过往做了很多年零售研究的经验表明,在零售领域,只有一样东西能够创造信任:性价比。用户以合适的价格买到符合预期品质的商品,只有这一件事情是零售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在这之外的话就是便利性,选品丰富度,体验。

大家如果去留意,就会发现不同业态的零售,性价比都是它的一个基础,在此之上去在便利性、选品这些点上差异化就会发展出不同的业态,比如便利店主打便利性,商超它就会主打选品,然后像百货购物中心它就会主打体验,这些是额外能够带来它差异化和购物愉悦感的一个因素,但是性价比这个事情一定是信任的一个基础。

(编辑:通辽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