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处有一个通往空间站的入口 速进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5 热度:0
目前,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正在进行中,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也即将奔赴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太空会师”。届时,我国航天员在轨人数将首次达到6人。为了实现[详细]
-
木星是个气态行星 为什么还要探索它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5 热度:2
相信很多人都认为木星是一个气态星球,但其实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的,实则木星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星球。这其中包括大气层、钻石层、液态氢和尚不知晓的内部结构。
通过观测,[详细] -
探索二号 科考轨迹 从马里亚纳海沟到南海考古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5 热度:2
“探索二号” 总长87.2米,型宽18.8米,型深7.4米,最高航速14.2节,满载排水量6700吨,配置两台全回转舵桨和两台艏侧推,采用全电力推进,DP2级动力定位能力可以有效配[详细]
-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向太阳系边缘出发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5 热度:2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以及火星探测。吴伟仁表示,后续我国还将实施火星采样返回,对木星、天王星等行星进行探测。中国航天正在朝着更远的深空迈进。
国家航天局中[详细] -
全球最大 人造太阳 核心部件中国创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5 热度:2
据了解,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位于法国南部马赛附近的卡达拉舍,是国际核聚变研究巨型工程,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可实[详细]
-
嫦娥五号月壤研究取得新进程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5 热度:2
磁铁矿通常涉及古磁场以及地外生命等重大科学问题,因此在行星科学领域备受学者关注。月球表面极端的还原环境使得月壤中的铁元素主要以二价铁离子和零价铁为主,在阿波罗时代仅有非常少[详细]
-
中国航天再传捷报五百千吨级固推接连曝露登月抵火不再遥远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2 热度:2
地球突然加快自转速度?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在宇宙中已经存在近45亿年了。一直以来,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运动,同时也在进行着自转。[详细] -
吉林一号 一箭5星发射 它不仅可以拍 还能跟踪战机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2 热度:2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在很多时候,不少人说“中国卫星技术”不行,很差。
没错,曾经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的确不咋样,在国外的不断技术封锁之下,可以[详细] -
地球究竟有多恐怖 细思极恐 宇航员从月球上看地球感到恐慌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2 热度:2
如果你到月球上看地球,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登陆月球的宇航员在返回地球后,普遍认为在月球上看地球带给他们的是恐惧感,我们都知道宇航员需要必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心理素质,[详细] -
初步探寻GraalVM-- 云原生时代JVM黑科技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2 热度:2
经过多年的演进,Java 语言的功能和性能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诸如即时编译器、垃圾回收器等系统都能体现 Java 语言的优秀,但是想要享受这些功能带来的提升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运行来达[详细]
-
中子星内部竟像巧克力 科学家为什么这样说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2 热度:1
在宇宙中,有一种诡异的天体,叫致密星。顾名思义,它们就是密度极高的天体。
致密星包含三种,按照密度从小到大排列,依次是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其中,白矮星1立方厘米重[详细] -
扩展国际航天合作 发展综合惠民的空间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2 热度:1
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利用空间技术能力,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观测、全球重大灾害监测、人类健康等领域的研究,发展综合惠民的空间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应[详细]
-
科学家发现地球自带空调 能主动碳减排降温 两种岩石唱主角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2 热度:2
我们都知道如今的全球变暖的主因是人类工业生产活动往大气层中排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能吸收并储存阳光的能量,因此能抬高地球的温度,这种地球大气升温机理早已被科[详细]
-
中国星链 秦岭小卫星星座项目正式开启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2 热度:2
记者了解到,秦岭小卫星星座由128颗卫星组成,将分两期建设完成。2022年8月10日,已成功发射“西安航投一号”卫星,建设完成西安航投卫星数据中心,开展GIS遥感测绘数据服务[详细]
-
对载人航天经验教训的再思考商业化是进程载人航天必经之路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2 热度:2
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号(Vostok)飞船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绕地球的低轨道飞行,揭开了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的序幕。1992年9月21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笔者在《科技导报》19[详细]
-
还是熟知的味道 这次字节跳动用到了在线音乐上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1
继此前上线番茄小说、番茄畅听后,日前字节跳动方面又推出了一款“番茄系”产品。在此前网文、听书的基础上,其在在线音乐领域带来一款被命名为“番茄畅听音乐版&rdquo[详细]
-
与魔法没有不同 初创企业的生存之道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1
我来举例说明这是什么意思。将载人的火箭送入太空,然后又将他们安全地带回地球,至少在我这个并非火箭科学家的大脑看来,这与魔法没有区别。但这项技术本身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神奇,在因[详细]
-
被 边缘化 多年后 ARM PC接来井喷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0
在2022年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宣布了全新的定制CPU内核“Oryon”,该内核将被用于定位更高性能的骁龙SoC平台当中,旨在与苹果基于Arm指令集定制的M系列芯片在PC市场展开竞争[详细]
-
高通披露PC处理器最新进程 与Arm争端仍待解决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2
在高通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就其PC(个人电脑)芯片发布最新进展。高通称,由Nuvia团队打造的下一代处理器高通Oryon将在2023年交付给客户。高通于2021年3月以14亿美元收购美国CPU设计企[详细]
-
潘建伟 希望10至15年创建通用量子计算机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2
潘建伟分析了一组数据对比。在1943年首台计算机创建后,每秒钟大概能计算5000次。当时IBM的总裁预测,这样强大的计算机全球只需要5台就足够了。但到了2010年,智能手机每秒可以处理[详细]
-
院士专家南京共话基本设施的智慧建造和运维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造水平不断增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基础设施建造与运维正处在产业现代化[详细]
-
太空给生命科学研究供给前所未有的平台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2
实现这一点有赖于太空特殊的环境。科拉·泰尔称,当前在地球上生产类器官尤其是高质量的类器官很复杂且非常困难,而借助太空微重力环境可生产高质量的类器官。
比如,苏[详细] -
双碳 目标下 院士共探如何加快迈向 零碳中国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2
储能成为破题之道。他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储能技术提出了诸多要求,如规模化、长时间、无地域限制、安全稳定、低成本等。然而现有储能技术各有优势与局限性,需研发变革性储能技术。[详细]
-
坐电梯去火星 数十年后或达成现实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0
造太空电梯,原理并不复杂。长长的缆绳悬在天地之间,一端固定在位于地球赤道的海洋上,另一端“抓住”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平衡物(如卫星或空间站)。沿着缆绳,一个机器(太空[详细]
-
我国积极促进空间技术的转化应用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2-11-21 热度:0
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利用空间技术能力,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观测、全球重大灾害监测、人类健康等领域的研究,发展综合惠民的空间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应[详细]